【中国数字视听网讯】白炽灯在照明历史舞台上的脚步渐行渐远。在全球淘汰白炽灯的大势之下,我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近日也适时出炉。发改委日前公布了《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提出从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从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同时依据能效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光效低于能效限定值的低效卤钨灯;从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其中,反射型白炽灯、聚光灯、装饰灯等其他类型白炽灯以及特殊用途白炽灯不在淘汰范围之内。
淘汰白炽灯大势所趋
当前,在全球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很多国家出台淘汰白炽灯的相关政策,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自2007年初澳大利亚政府率先宣布以立法形式全面淘汰白炽灯开始,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发布了白炽灯淘汰计划。
我国是白炽灯的生产和消费大国,2010年白炽灯产量和国内销量分别为38.5亿只和10.7亿只。据测算,中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左右。如果把在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年可节电48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万吨,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因此,业内人士表示,逐步淘汰白炽灯,不仅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国照明电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照明电器行业结构升级优化,而且也将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自1996年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以来,照明行业迅速发展,为淘汰白炽灯路线图的发布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高耗能产品淘汰和节能产品推广政策体系,包括发布高耗能产品淘汰目录、实施能效标准标识、推行政府强制采购、开展政府财政补贴等,为促进白炽灯企业合理转型、推动高效照明行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0年,中国节能灯总产量约42.6亿只,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其中,年产量5000万只以上规模企业约20家,占全行业总产量的82.2%。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节能灯产品质量水平日益提高,一些企业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半导体照明等新兴高效照明技术发展迅速,在射灯、筒灯、隧道灯等领域逐步得到应用。高效照明产品及技术的日益成熟为逐步淘汰白炽灯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6年10月1日为最后期限
《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淘汰白炽灯的原则是坚持顺应国际潮流与推动中国行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加强政策引导与深化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实施分阶段淘汰与发展替代技术相结合。
按照这一原则,路线图给出了明确的淘汰计划,具体分为5个步骤:2011年10月1日,发布中国淘汰白炽灯政府公告及路线图,并将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设为过渡期;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发布卤钨灯能效标准,禁止生产、进口与销售低于能效限定值的卤钨灯;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对前期政策进行评估,调整后续政策;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
淘汰范围为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具体类型是电源电压为220V;灯头为E14、E27螺口型和B22卡口型。需要指出的是,淘汰目标产品不包括反射型白炽灯、聚光灯、装饰灯等其他类型白炽灯以及特殊用途白炽灯。
新型高效光源迎来利好消息
2010年,中国白炽灯总产量为38.5亿只,年产量1亿只以上的大型企业约10家,占全行业总产量的70%以上。路线图的发布对于以生产白炽灯为主业的企业势必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白炽灯企业已经向生产节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方向转移,因此实现平稳过渡可以预期。再加之后市对节能灯需求的增长,之前生产白炽灯的企业通过转型保持业绩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而对于新型高效光源而言,路线图的发布与逐步落实,无疑将带来行业利好。目前,LED和节能灯的成本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的突破已逐步开始达到可以广泛推广使用的层面,此时出台《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正当其时。应该说,路线图对LED和节能灯生产企业都是明显利好,尤其是LED企业对此的反应可能更为敏锐。有分析人士表示,LED代替白炽灯只是时间问题。预计到2013年,很多LED产品的售价可能会缩减为现在价格的一半左右,市场的接受度可望大幅提高。业内人士表示,届时照明企业或将迎来一番洗牌的新气象,国际知名品牌固然有其优势和品牌魅力,但是后起之秀仍不乏机会。也有业内人士提醒,企业需要对路线图的时间表多加关注,禁止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给LED带来的经济效益在2012年就会显现,但60瓦及以下白炽灯退出市场的时间仍然较晚,LED生产企业对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点应多加关注。总的说来,市场前景乐观,但从预期利好到实际产能,进而反映到二级市场,其中尚有很多风险因素存在。LED自身的诸多问题仍需要清醒面对,逐步解决,才能实现其迅速发展。
(编辑:石头)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