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在“东方之冠”上看“九洲清晏”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分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设计,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为“东方之冠”。
作为标志性景观,中国馆大台阶共有76级踏步,宽度达到72米。这块面积近9000平方米、石材总数达4700块的大台阶竟然采用纯手工的方法打造而成。
中国馆中地区馆的屋顶花园取意于圆明园四十景之终景“九洲清晏”,以碧水环绕的九个岛屿象征中华之广袤疆土,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它用水系分隔出九个小洲,每一个小洲都有着别有深意的名字,也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
游览新九洲清晏,有三个重点:一看地面、二看小品、三看四周。看地面,是因为每个洲的地面都各有特色;看小品,是因为各处都错落有致地安放了一些特殊的雕塑或景观小品,独具魅力;看四周,是因为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巍巍中国馆的中国红在一片绿树葱茏中更显亮丽,也能看到周围其他场馆的整体风采。
一系列珍贵文物,包括《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也将在这里得到呈现,千万不要错过。
日本馆:会呼吸的“紫蚕”
淡淡的紫色映衬着蓝天,一个巨大的“蚕茧”点缀着世博园,这样的建筑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神秘感,夹杂着被后现代工业文明重重包围的错觉——日本馆在广阔的世博园内非常容易识别。
“紫蚕岛”是日本馆的爱称。紫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代表高贵的颜色;蚕在中国是长寿的象征,而从蚕茧中抽取蚕丝、制成丝线、织成丝绢的工艺也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它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种“联接”的象征。
除了外型别致外,日本馆还是一座会“呼吸”的展馆。展馆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能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内也使用了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
日本馆的参展主题为“心之和,技之和”,所要传递的核心信息为“联接起来!为了和美的未来”。在“过去”展区,通过遣唐使、西阵织(西阵在日本京都附近,以华贵织工闻名)等中国文化、技术在日本的传承来展示;“现在”展区,则展示动漫、机器人等技术和影像;“未来”展区,借由音乐剧等表演,用“技之和”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来达到“心之和”。日本馆的整个主题,也将通过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努力拯救“东方宝石”朱鹮的故事完美演绎出来。
印度馆:植物搭起的宗教建筑
这是一个被称为“看似不可能”的建筑,集中了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以及基督教等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充满“万象和谐”的东方文化气质,令参观者宛若置身于佛法圣地,找回内心的宁静。
印度馆设计灵感全部源自印度最古老、最气势恢宏的建筑。展馆的圆拱形大门,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Siddi Syed寺;广场地面为陶土与青石修建,灵感来自瓦那纳西的兰浦尔宫殿;中央穹顶的设计灵感则来自桑奇佛塔……
不仅如此,“零化学物质”设计、运用多样的植物材料也是印度馆设计中的一个亮点。拿印度馆的标志——半径37米的“大穹顶”来说,制作这一巨大穹顶的材料不是钢结构,而是传统的木头和竹子,且穹顶内没有一根梁、一根柱,施工难度很高。整个建筑中,小型风车、太阳能电池、雨水收集系统、楠竹网格为材料织就的吸音天花板等元素,也充分体现了印度馆节能高效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