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Phone、iPad、手机及平板电脑的崛起,改变了人们听音乐、娱乐及阅读的习惯。CD店及影碟店的人潮少了,因为许多人都在网上下载及购买CD及影碟;书报的销量亦深受影响,因为网上的资讯已多得令人无法消受。
在众多行业中,耳机业务却是一枝独秀,销量直线上升,坊间更出现了耳机专卖店,MP3已成为时下年轻人欣赏音乐的主流。
重投黑胶的怀抱
看在发烧友的眼里,MP3的动态压缩、音质低劣,实在无法恭维,很难想象科技进步却开了音响的倒车。不仅如此,对于死硬派的黑胶唱片发烧友而言,神经兮兮的CD音质及硬邦邦的音响,亦不见得高明。CD虽然已面世30余年,但音响始终不如黑胶唱片的舒适与从容,因此我身边很多老友都重投黑胶唱片的怀抱。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古典音乐录音的黄金时代,当时三大指挥巨头——卡拉扬、伯恩斯坦及索尔第风华正茂,录音师亦人才济济,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英国DECCA唱片公司的录音师Kenneth Wilkinson,为古典音乐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的录音。可惜的是,这些模拟录音转换成CD后,音效差强人意,远不及黑胶唱片的动听及感人。因此,若要听古典音乐录音,黑胶唱片还是首选;除了听音乐之外,欣赏巨大的黑胶唱片封面也是一种乐趣。
发烧友将DECCA的模拟录音视为珍宝,但DECCA的行政主管却不这么想,他下令将模拟母带数码化,然后将模拟母带全数销毁!据荷兰VDH的老总Dr. A. J. Van den Hul亲自向我透露,他提议买下即将被销毁的母带但却被拒,珍贵的模拟母带最终还是难逃厄运!除了DECCA之外,据老友宁国透露,香港EMI唱片公司的主管,亦曾经下令销毁80年代及之前的华语歌曲母带,因此后来要重新推出老歌录音时,也只能从旧唱片或CD里复制了。
发烧好寂寞
如今交通发达,许多指挥马不停蹄地周旋于各大乐团,音乐会往往排练数次后便“现炒现卖”,粗枝大叶的表现,实在难以接受,也益发令人怀念大师们的风采与严谨。
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常听的古典音乐都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录音,在一个不追求精致及没有大师的时代里,发烧友好寂寞!
(编辑:石头)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